
媒体报道
- 发布人:小编
- 时间:2023-10-18
- 点击:
- 操作>>
为了加强我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结核病防病意识,保障师生健康。
海南职业外语旅游学校桂林洋校区2023年10月16日组织开展“预防肺结核病”主题班会。
活动如下:
一、学生处何秋子主任进行知识宣讲
二、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也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吐痰时,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形成带菌微滴漂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
肺结核是怎么传播的?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2.结核杆菌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
3.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尘肺病患者、老年人等都是容易感染肺结核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如何预防肺结核?
1.控制传染源:
要早期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存在风险的人群应主动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有出现早期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到居住地附近的结核病门诊就诊。
目前,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被彻底治愈的,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尽早的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谨遵医嘱、坚持按规律服用药物,敏感结核90%以上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肺结核就会尽早的被扼杀在摇篮里。
2.切断传播途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期的病人要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紫外线照射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密切接触者要进行结核病理相关检查,结核杆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要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所有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最有效的办法,新生儿出生之后就开始接种。
为了加强学校肺结核防控,做好2023年秋季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10月17日上午,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原地观察半小时。
因此,为了加强肺结核防治,学校积极宣传科普结核病防控常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并组织了这次健康体检活动,以便能及早发现和隔离,并及时治疗学生中肺结核病例,防止疾病传播。
除此之外,学生平时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要随地吐痰,不带病上课,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做好个人防护,降低结核感染和发病率。
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增强防控意识,通过加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一定能使结核病远离校园、远离学生。